☆緬甸茵萊湖獨特水上浮島村
☆北方威尼斯如童話世界的荷蘭羊角村
☆台灣南投頭社泥炭土活盆地的天然水床

獨特的泥炭土活地層特殊地質在全世界只有三處,歐洲的荷蘭羊角村、亞洲的緬甸茵萊湖與台灣南投的頭社盆地;初次認識這個獨特的地質就是在我們台灣南投魚池的頭社,沒想到後來因緣際會也造訪了其他兩個國家的泥炭活地質之地,哈哈! 一種集好集滿的概念。除了荷蘭羊角村,在台灣的頭社盆地與緬甸萊茵湖,都親身體驗了踩踏水澤上的草地行走,感受腳下的浮沉與草地隨步伐波動的感覺,有點不真實呀,但放下踩空失足的疑慮後,放膽地踩跳其實還挺新鮮有趣的,有那麼一點(自以為)輕功水上漂的Fu啦。

緬甸茵萊湖(Inle Lake)-茵萊湖為緬甸的第二大湖,坐落於東北方撣邦高原的良瑞盆地上,這裡有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Ywama、獨特的浮島村落、用腳划船的茵萊人。相比精緻幽靜的羊角村,緬甸的茵萊湖浮島則更具原始風貌。除了天然的浮島外(漂浮於水上的土地,隨湖水漲落起伏與漂移),還有居民為謀生將浮萍、藤蔓、水草等植物覆蓋在湖泥上的人工浮島,浮島上一條條細長的條田,就是居民開墾來種些瓜果蔬食的生活智慧。船家帶著我們穿梭在狹窄複雜的水道,這麼一大片水域加上複雜交錯的大大小小水道,我都搞不清楚哪兒來往哪兒去了…真的只有生活在這片水域的船家才能如此熟稔自在地穿梭其中啊。我們第二次看日出的遊船,很幸運遇到的船家小弟很熱情,除了原本的遊船行程,後來還帶著我們去了他居住地的水上村落,拜訪了他家裡、村里的學校、寺廟…,在各戶人家的前庭、後院、瓜果菜圃穿梭著,鄰居們都好奇地看著我們,船家小弟每個人都要打招呼介紹下我們是誰,還有好幾個可愛小朋友乾脆就跟著我們一起行動了,小小體驗了下短暫的浮島村落居民日常生活。途中船家小弟也讓我們在河道中下船體驗踩在浮島上,這…可是在河道上,沒撐住就GG了我…不過勇敢如我還是要嘗試下,幸好浮力很足,踩跳了幾下沒問題,可以跟在台灣社頭一樣,來個動感草地大波浪。

荷蘭羊角村(Giethoorn, Netherland)有荷蘭的威尼斯之稱的羊角村,交織的水道倒映著一幢幢可愛小屋,就像是個現實版的童話世界。如此寧靜美麗的地方,原本其實是個泥炭沼澤遍布的貧瘠之地,只有蘆葦與薹屬植物,舊時窮困的煤礦工人為了挖掘地底下的煤炭販售,不斷地開鑿土地,因而形成的一條條的狹窄溝渠;後為生活便利,方便船隻行駛與運送物資,經拓寬後成為如今湖泊與水道交織的獨特景致;羊角村房屋的屋頂都是以蘆葦編織而成,以前是因為居民窮苦用蘆葦來替代昂貴的磚瓦,現在則是為了維持羊角村的風貌,得使用比磚瓦貴的蘆葦;這裡現在已成了許多富人退休居住的首選,所以不像威尼斯充滿商業的氣息,商家不多,人煙也不多,而我們特地安排在這住一晚,除了體驗自駕船遊水道、也可以有時間悠哉地散步,好好享受寧靜的氛圍與鄉村風光。

台灣南投頭社盆地(Tou-Sher Basin Wetland, Taiwan)頭社盆地原是日月潭的舊日潭所在,累積數千年的水草因沼澤環境有機物無法分解,隨著湖水逐漸乾涸後形成了泥炭土濕地;日治時期為開墾此處,蓋了條溝渠將盆地內積水引流出去,盆地的泥炭層地質承載著水體,人走在其上會引起地面的晃動,因此有了「活盆地」之稱。早期的開墾,苦於泥沼之地,耕牛無法作業,只能依靠人力耕種,居民為了改善現況,搬運山土來填泥沼地,以利耕作,所以形成了現在上層是土、下層是水澤的特殊地質。「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」內擁有一片面積達50多公頃、數十公尺厚的泥炭土濕地,可以讓遊客穿上雨鞋體驗行走在一大片如天然水床的草原上。

,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