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梭古今1400年的伊斯蘭藝術之旅 –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(Museum of Islamic Art)

2008年開幕的杜哈伊斯蘭博物館,是大家所熟知的建築師貝聿銘的最後一個大型建築作品,在卡達皇室豪邁的手筆下,貝聿銘遊訪各個伊斯蘭文化國度後,設計出這個專門在杜哈海岸線外建立的人工島上,占地4.5萬㎡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,以收藏展示7世紀至20世紀的伊斯蘭藝術品為主。(如何評價貝聿銘的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」? – GetIt01 這篇文章裡有貝大師靈感借鑑了哪些伊斯蘭文化建築的介紹,有興趣的可以參考)

沿著濱海大道,來到通往博物館所在人工島的筆直大道,大道臨海的兩旁種植一整排的高大棕櫚樹,道路中間設計有一道小瀑布坡道,一路從噴泉廣場延伸至博物館前。

博物館的外觀看起來像由數個簡潔的石灰石幾何方塊排列堆疊而成,簡約俐落具現代感的伊斯蘭建築,座落在海岸線外的人工島上,猶如在飄浮水上,隨著晨夕日光的變化呈現不同的風貌。

走進博物館內,則是一個與外在簡單質樸截然不同的空間,博物館大廳裡第一眼就注意到一整片到從地面到銀色穹頂高150英尺的巨大玻璃幕牆,透過玻璃帷幕可以看到若隱若現的杜哈現代化高樓林立的海灣景色。頂部以不鏽鋼打造的圓形穹頂中央開口的設計,讓光線透過穹頂開口與內部的幾何元素碰撞產生光與影美麗的交織。

大廳裡左右雙分的樓梯剛好形成了一個圓形圖像,由下往上望去,與環形吊燈正好形成了雙圓的視覺效果,順著樓梯往上,可以更好地欣賞整個內部的設計,挑高穿透的空間,以玻璃橋聯繫兩邊的展廳,天花板的方圓整齊排列的裝飾,連接穹頂的連續性三角幾何面,地面的伊斯蘭幾何圖騰元素……,建築本體就值得好好欣賞一番。

跟著博物館館藏7世紀至20世紀的伊斯蘭藝術品來趟穿梭1400年的伊斯蘭文化歷史之旅,透過展示藝術品,了解伊斯蘭藝術在跨地域與不同歷史時期的材料運用,伊斯蘭文化的擴張歷史與遺留在是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,收藏品來自西班牙、埃及、伊朗、伊拉克、土耳其、印度以及中亞…各區域,包括金屬製品,陶瓷,珠寶,木製品,紡織品,硬幣和玻璃逾4千件,例如藍色古蘭經、加富爾花瓶(Cavour Vase)、瓦拉納西項鍊(Varanasi necklace)、Hamida Banu Begum的 羅摩衍那手稿、蘭切蒂掛毯、蘇菲探討恆星的珍貴論文副本、阿巴斯王朝的藍白碗、塞爾柱灰泥板、後伊斯蘭主義下的西班牙式天花板……。

■陶瓷
從不起眼的廚具到精緻的瓷磚面板,陶瓷一直是伊斯蘭世界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■玻璃
MIA的收藏品包括一些最著名的伊斯蘭玻璃,從精緻的早期作品到色彩鮮豔的清真寺燈,高腳杯和中世紀花瓶。
■手稿
MIA 的藏品包括 800 多份從 7 世紀古蘭經到 19 世紀奧斯曼帝國作品的手稿。著名的阿拔斯藍古蘭經是伊斯蘭世界最精美、最稀有的手稿之一,博物館收藏了世界上最大的《古蘭經》帖木兒·貝松古魯《古蘭經》中僅有的五頁中的兩頁。
除了《古蘭經》,澳門特別行政部的館藏還包括有關科學、文學和宗教主題的手稿。
■金工
從武器、盔甲和科學儀器到家居用品,該系列代表了從7世紀到現代伊斯蘭世界最高質量的金屬製品。
■紡織品 MIA的紡織品系列有一些最好的地毯,服裝和各種面料,為伊斯蘭世界的精英生產。

騎兵裝甲。土耳其。奧斯曼帝國時期,伊斯蘭歷9世紀末至10世紀初(西元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)。鍛造和錘擊鐵合金,皮革和紡織品。1998年39月39日

香水小金瓶,早期伊斯蘭奢侈品,以大膽的幾何圖案裝飾、小金珠點綴技術,排列成帶有小金環的設計,可能是公元 11 或 12 世紀在敘利亞法蒂瑪或伊朗塞爾柱製造的。

印度,瓦拉納西。莫卧兒時期,伊斯蘭歷12世紀(西元18世紀)(石頭);伊斯蘭歷13世紀(西元19世紀)(琺瑯和鑲嵌)寶石鑲嵌鑽石,祖母綠,珍珠,黃金和琺瑯。

<互動展覽區>

<紀念品商店>

博物館頂樓露臺

逛完博物館,有時間別忘了上頂樓露臺逛逛,白牆、水池、傳統伊斯蘭拱門,白天、黃昏、夜晚各有不同的味道,透過傳統的伊斯蘭拱形門,來看對面現代化摩天大樓海岸景色,也是挺有趣的對比。可以在博物館咖啡廳點餐送至頂樓座位區,邊享用點心飲品邊享受玻斯灣海濱美景,也是賞夕陽、城市夜景的好選擇。

濱海大道
時間關係,我們只有走了飯店到市集的這一小段,若有時間沿著海灣散步應該挺不錯的。

珍珠蚌雕塑The Pearl Monument
紀念卡達曾經繁盛的採珠產業,所以在海灣設置了珍珠蚌造型的雕塑,路過就順便拍了下。
, , ,